乌梢蛇
●来源
本品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dhumnades(Cantor,)的干燥体。野生于沿海平原、丘陵
及山区或田野、林下等地。主产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等地。多于夏、秋二季捕捉,剖开腹部或先剥皮留头尾,除去内脏,盘成圆盘状,干燥。
●动物形态
形体较粗大,头颈区分不明显,全长可达2m以上。背面灰褐色或黑褐色,其上有2条
黑线纵贯全身,老年个体后段色深,黑线不明显,背脊黄褐纵线较为醒目。幼蛇背面灰绿色,其上有4条黑线纵贯全身。颊鳞1.偶有1小鳞,位于其下,眶前鳞2,眶后鳞2(3);顳鳞2(1)+2,上唇鳞3~2-3式。背鳞16~16(t4)-14。中央2-4(6)行起梭。正脊两行校极强,腹鱗~;肛鳞2分,尾下鳞95-对。
●性状特征
本品呈圆盘状,盘径约16cm。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,密被菱形鳞片:背鳞行数成双。
背中央2~4行鱗片强烈起棱,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。头盘在中间,扁圆形,眼大而下凹陷,有光泽。上唇鳞8枚,第4.5枚人眶,颊鳞1枚,眼前下鳞1枚,较小,眼后鳞2枚。脊部高耸成屋脊状。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,脊肌肉厚,黄白色或淡棕色,可见排列整齐的助骨。尾部渐细而长,尾下鳞双行。剥皮者仅留头尾之皮鳞,中段较光滑。气腥,味淡。
●性味归经
甘,平。归肝经。
●功能主治
祛风,通络,止痉,用于治疗风湿顽痹,麻木拘挛,中风口眼锅斜,半身不遂,抽搐痉
挛,破伤风,麻风。挤癣。
●化学成分
蛋白质,脂肪类。
●药理作用
有抗炎、镇痛、抗惊厥。抗蛇毒、调节免疫作用。
●用量用法
6~12g。
●贮藏
置干燥处,防霉,防蛀。
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我这个相亲经历,和那个标题为《关于我3月的一次相亲。》几乎一模一样,可能稍微比他好一点点。
本人今年25,今年大年初3,我妈给我介绍了一个相亲妹子,23岁。没有媒人,是街坊也是她的嫂子直接带到我家里面来的。(她跟她嫂子关系特别好)妹子特别害羞,在我家见面全程躲在她嫂子旁边,我根本看不到她的长相,身材很廋,那种病态的廋,(后来才知道cm,35KG)。然后聊了几句,让我们加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jiupinglana.com/jplpf/430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