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资导报全媒体合作:
豆类蔬菜冬季施肥重在促根为提高根系活力,豆类蔬菜冬季低温季节应以生根性的海藻酸、甲壳素、腐植酸类的肥料为主,以促进毛细根的生长。尽量减少复合肥的使用,可以使用全水溶性肥料代替复合肥来为豆类的生长提供营养。
控制用肥量,合理补充养分豆类蔬菜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,一般开花结荚前不需要追肥,当第一豆荚花序坐住后,要适当追肥,而当豆类作物进入盛果期的时候,一般不再大量追肥。而且,后期追肥时,应注意用量,应以少量多次施用为准,利于根系的吸收。
最后,根据生长需要,合理浇水。豆类作物的根系对水分十分敏感,喜欢在较为湿润的土壤中生长,但又特别忌水淹,尤其是花期,土壤中出现积水会造成花粉减少,影响授粉,出现结荚减少的现象,土壤积水时间过长易造成落花、落荚。所以,浇水时应注意水量,以浇小水为主,切忌大水漫灌。
豆类作物在苗期的时候应该严格地控制水量,浇透底水和缓苗水后,尽量不浇水或者少浇水,这时控制水量的原因是土壤中含水量大会影响豆类开花坐荚。当第一个花序坐住后可以加大浇水量,以促进豆荚的生长。同时提醒农户,进入盛果期以后应减少浇水,防止落花落荚。(张凤香)
硫肥作用应引起重视硫是作物必需的16种营养元素之一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主要是提高氮、磷、钾肥对农作物的增产作用,而硫肥的施用远未引起农民的重视。而在世界上不同程度缺硫的地区,硫的施用量在成倍地增加,尤以在热带地区,硫肥成了必不可少的肥料。中国在缺硫地区施硫肥,一般可以使作物增产15%~20%,且能改善作物品质。如对烤烟、柑橘等作物施硫,不仅增产,而且内在品质大大改善;油菜、早稻、牧草、豆科作物等施用硫肥后,产量也会明显增加。试验表明:柑橘、大豆、甘蔗、花生、红薯、茶叶等作物施硫增产显着,一般在10%以上。
作物缺硫原因作物缺硫原因,一是土壤本身缺硫。如南方大部分红壤土,硫的含量偏低,一般在0.03%以下,而有效磷仅16~30ppm。在生产上因氮、硫比例失调而引起作物缺硫现象极为普遍。作物正常生长要求的氮、硫比例大至为14∶1,随着氮肥的大量使用,相对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硫现象。二是随着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,作物从土壤中带走的硫越来越多。目前化肥不断追求高浓度,特别是大部分厂家以尿素代替硫酸铵,磷酸铵代替过磷酸钙,以氯化钾代替硫酸钾等,含有硫元素的化肥日趋减少。三是重钙代替普钙。过去施用低浓度的普钙(过磷酸钙)时,土壤中没有缺硫问题,因为普钙中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一钙,副成分为硫酸钙。因此,普钙不仅能为作物提供磷营养,而且还可使作物获得硫营养。而一些地方常年施用重过磷酸钙,这种肥料在制造方法上进行了改进,使肥料不含硫酸钙等杂质,从而使磷的含量大大提高。重钙又称双料过磷酸钙或三料过磷酸钙,是磷肥中的精品,但是常年施用自然就会出现缺硫问题。
合理施用硫肥目前,适宜于作物施用的硫肥,主要有硫磺粉、过磷酸钙、硫酸钾、硫酸铵及石膏粉等。因作物种类、土壤类型、施肥目的不同,硫肥施用数量、施用方法和施肥时期有异,撒施量一般多于条施、穴施等。水溶性肥料(如硫酸盐态硫肥)可作基肥、追肥和种肥;非水溶性肥料(如硫黄类硫肥)一般作基肥撒施,作基肥时宜早施,一般推荐使用硫酸盐态肥料如硫酸铵、过磷酸钙、石膏、硫酸钾等;硫黄类肥料,有高效分散性颗粒硫黄肥料。不同作物推荐施用的硫肥量不同,一般硫肥推荐使用量:谷物为1.3~2.7公斤/亩,豆类、油料、蔬菜为2.4公斤/亩,糖料为2.7~5.3公斤/亩。同时,硫肥施用应与氮、磷、钾配合,以达到养分平衡。作物施肥时,氮硫比例一般为7∶1,五氧化二磷与硫的比例为3∶1为宜。(李波)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报名农技专家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