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酒瓶兰 > 酒瓶兰批发 > 正文 > 正文

仙茅的典故与功效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0/8/23 20:53:58
仙茅的典故与功效

仙茅的典故

白云堆里白茅飞,香味芳辛胜五芝。

揉叶煮泉摩腹去,全胜石髓畏风吹。

宋·范成大

仙茅,《海药本草》称:“其叶似茅,久服轻身,故名。”梵音呼为“阿输乾阿”,因西域婆罗门僧献方给唐玄宗,所以又称为“婆罗门参”。其所以称为“参”,是言其有如人参一样的补益强壮之功。仙茅在唐代,曾一度极为盛行,倍受推崇。据五代唐笛州刺史王颜的《续传信方》书中谈到西域婆罗门僧服“仙茅方”,认为其补益壮阳之功,虽10斤乳石不及1斤仙茅。“仙茅方”本是西域道人所传,开元元年,婆罗门僧进贡此方给明皇服之,因有效果,所以当时“禁方不传”。天宝之乱,方书流散,上都僧人不空三藏始得此方,传与司徒李勉、尚书路嗣恭、给事齐杭、仆射张建封四人服之,结果“皆得力”。路公曾久服金石之药无效,得此药,其益百倍。古人还说:仙茅久服长生,其味甘能养肉,辛能养节,苦能养气,咸能养骨,滑能养肤,酸能养筋,宜和苦酒服之,“必效也”。传说活了多岁的彭祖,就常吃仙茅,彭祖服法为“以竹刀刮切,糯米泔浸去赤汁出毒,后无妨损”。对于唐朝盛行服用仙茅以求养生延年之风,后人颇有异议。

仙茅的典故

仙茅的作用与功效

仙茅、钟乳石、仙灵脾等均为壮阳药,史书记载因误服滥服而致病致死者甚多。凡药能治病,亦能伤人,壮阳药也是如此。仙茅之类的壮阳药,性多温燥,凡性欲亢奋,阴虚火旺之人,或在气候炎热之时,均应慎服或禁用。如果这类人想借助这些药来纵情淫欲,那真是自促寿命,祸不旋踵。

北宋科学家沈括的千古名著《梦溪笔谈》中记载了仙茅的功用:夏文庄公,禀赋异于常人,但睡则身冷如逝者,即觉,须令人温之,良久乃能动,常服仙茅、钟乳、硫黄,此后不仅怪病消除,并享有高龄。有个小官吏,素体阳盛,偷吃了夏文庄的药,结果疽发而死。在明代弘治年间,也有人因服仙茅,次日暴亡的事例。当时张弼写出了“使君昨日才持去,今日人来乞墓铭”的诗句。这些都足以说明,仙茅这味药,用之得当,使人延年,若用不对症,则“以速其死”。

仙茅入药较晚,距今约余年。唐·李荀《海药本草》始称:“仙茅治一切风气,补暖腰脚,安五脏,丈夫五劳七伤,明耳目,填骨髓,久服轻身益颜色。”宋《开宝本草》亦云:“久服通神强记,助筋骨,益肌肤,长精神,明目,老人失溺,男子益阳道。”正因如此,唐宋才有滥服以壮阳助欲,补益延年之风。古代民间还有一种用法:仙茅十蒸九晒,用沙糖藏好,早晨茶送,或同肉煮食,能壮精神,乌须发。李时珍对仙茅之用,说的简洁明了,认为“仙茅性热,补三焦命门之药也,惟阳虚精寒,票赋素怯者宜之,若体壮相火炽盛者服之,反能动火。”这就不难理解,沈括所记述的夏文庄,属于前者,故能“怪病消除,得享高龄”;而那小官吏则属于后者,服之终于“疽发而死”。明代医家缪希雍对运用仙茅常取慎重态度,他认为“仙茅味辛,气大热,其为毒可知。病因不同,寒热迥别,施治一误,祸如反掌”。根据当时情况,缪氏指出:“况世之人,火旺致病者,十居八九,火衰成疾者,百无二三,辛温大热之药,岂可常御乎。”并列举了阴虚阳盛所致的32种病症,“法并禁用”。

仙茅属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仙茅的根茎。现代医界均视为温肾阳、壮筋骨之品,可治阳痿精冷,小便清长或失禁,心腹冷痛,腰脚冷痹。

识别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jiupinglana.com/jplpf/4342.html

热点文章

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推荐文章

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酒瓶兰版权所有



现在时间: